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古楸树(古楸树代表什么生肖)

高明有一条村

被誉为高明的第一望族

先后出过15名进士,48名举人

想知道什么村吗?

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

  高明阮埇村

  阮埇村古有“高明第一望族”之称,先后出过15名进士,48名举人,其中,声名最大的当属明朝名臣区大相和区大伦。

  阮埇村位于荷城街道上秀丽村委会,地处西江新城核心区。土地面积约700亩,户籍人口3000多人,常住人口约1300人。

  

  村里保留的古屋大多是明、清时流行的镬耳屋,大小相仿,座北向南,冬暖夏凉,有灰雕、砖雕、壁画等建筑装饰,每座屋的墙壁都比普通房子多砌一块砖,十分坚实,可防盗防贼。

  村里大多数的古屋,是明末清初的时候修建的;尽管经历时代的变迁,但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似乎始终带着一种韵味,就像在告诉人们当初的辉煌历史

阮北古民居群

  建于清代康熙年间,是由当时富有之士奉直大夫区士元为其八个儿子兴建的,故称:“大夫第”,又称八大家。该古民居群布局平面呈梳式,座北向南,原有16座,现存13座。阮西村古民居群现存41间,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。

大夫区公祠

  大夫区公祠位于阮北,始建于清代,是清代族人奉直大夫区士元为纪念其父区文裔而独资兴建的。而大夫区公祠可以说是区式宗族精神的归宿

  而走在“八大家”外围的大门楼,精致的砖雕在数百年的风雨中,仍然保存完好,两旁修葺得整整齐齐,保留着名门望族的孤傲。

  细看每间的屋脚均以麻石铺砌,而这石与石之间几无缝隙

  

  仔细留意会发现一块名“仁居”的牌匾,现放置在阮埇村“大夫第公祠”广场东侧,记载古阮埇人教育后人要“仁爱”而居,“仁爱”而举。

  建筑内部会有着壁画,虽然岁月流迁,但丝毫掩盖不了当年的辉煌成就

  自开村以来,阮埇文风盛英杰多,在高明传为佳话的“一榜四文魁”,说的就是村中名士区大相一家。

  走到外面的古榕树,位于大夫弟区公祠门口广场的南侧,树龄600多年,树的直径约3米、高15米、覆盖面积约400平方米,夏日乘凉不失为一个好去处。

  尽管村外的世界在急速地发展,村里依旧是一片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景象。或许正是如此,才给村里的老人孩子,留一片远离喧嚣的净土

从佛山各区出发:公交

禅城区

顺德区

三水区

南海区

高明区

自驾导航:佛山市高明区阮埇村

如果感觉生活压力大了

不妨来这缓缓

远离一下城市的喧嚣

  老板说了,您点一个

  小编工资涨1毛!谢谢了!

  - End -

  来源丨高明旅游、高明100分、佛山日报今日高明、网络

  编辑 | 爱上佛山,转载请注明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